《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及相关信息
一、整体概况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民不聊生,爆发黄巾起义,群雄割据天下。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崛起,分割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最后晋主司马氏崛起,结束三国纷争,天下复归统一。
二、作品介绍
是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诉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三国间政治军事斗争。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六大名著之一,明清时期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三、时代背景
罗贯中作为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他了解人民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于是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四、具体内容
讲述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三国间政治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全书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明末清初毛宗岗对其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成为流传最广的版本。
五、主要阶段
三国故事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其间穿插三国间错综复杂纷争,带出各种战争和文臣武将奇谋险计。
六、具体情节及人物
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诸葛亮预知曹操败走华容道,观天象知其不会丧命,考虑其与关羽恩情,派关羽守华容道,既给关羽人情,又避免蜀国受吴国全力攻击。曹操果然败退至华容道,三次大笑认为诸葛亮和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设伏,每次大笑都引出敌将,最后在关羽华容道设伏处只剩数十骑,无奈向关羽求情,关羽念旧情义释曹操。
作者罗贯中早年参与反元起义斗争,明朝建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包括《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等,《三国演义》是其力作,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七、文学艺术成就
采用浅近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以宏伟结构,将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事件和众多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成就突出,擅长描写战争,能写出每次战争特点,注重描写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运用及作战主观能动性发挥,而非单纯实力和武艺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