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歇后语及相关知识
一、歇后语列举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赵子龙上阵——百战百胜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张飞当县官——能文能武
二、歇后语特点及意义
歇后语是民间广泛流传的通俗定型语句,由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它反映生活经验和愿望,富有深刻哲理性,语言精炼、形象生动、比喻恰当,深受人们喜爱。
三、部分歇后语详解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形象描绘曹操南征时的气势及最终惨败。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描述张飞脾气暴躁,力气大却难以控制情绪。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表明诸葛亮征讨孟获时采取灵活多变战略。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容曹操对战争的无奈和犹豫。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展示张飞虽粗犷但用计谋时精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描绘诸葛亮用计谋时的从容和机智。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形容曹操遇到蒋干后的不幸遭遇。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形象描绘张飞的豪横性格。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形容诸葛亮智慧深不可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形容曹操做事干脆利落。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描绘张飞的强硬性格。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形容诸葛亮在与周瑜较量中使用的小技巧。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形容曹操在华佗劝谏时的固执。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形容张飞的豪言壮语。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描绘诸葛亮借箭的智慧。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形容曹操用计时的狡猾和奸诈。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形容张飞在战斗中忘记曾经情谊。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形容诸葛亮斩马谡时的艰难决定。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形象描绘曹操在宛城的失败。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形容张飞面对弱小敌人时的轻松。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形容诸葛亮在选择妻子时的考虑。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形容曹操在吕伯奢家的错误行为。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形象描绘张飞母亲的多疑性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形容诸葛亮在招亲时看重才智。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形容曹操在华客道的失败是预料之中的。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形容张飞面对小问题时的认真态度。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形容诸葛亮用兵时的神秘和不可预测性。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形容曹操在华容道的失败是走错路。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形容张飞在粗犷外表下隐藏的细腻性格。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形容诸葛亮在用锦羹时的聪明才智。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形容曹操和诸葛亮性格的不同。
四、其他相关内容
1. 性格:有才智谋略,注重招揽人才,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胸怀宽广。(《三国演义》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2. (1)诸葛亮(2)刘备(3)徐庶(4)周(5)诸葛亮
3.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4. 《西游记》,长篇神话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5.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6. 然而周郎破曹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避难江东的庞统虽想出了连环计,但如何让庞统平安过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窦?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又来了。是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轻信了名士庞统献的连环计,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7. 《水浒传》中唯一以农家子弟身份入伙的好汉是九尾龟陶宗旺。
8.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9. 人物:[具体人物],性格特点:[具体性格特点]。
10. 《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孙悟空自号齐天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