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神怪面纱下的世情浮绘
一、作者与成书
作者李百川为乾隆年间落魄下层知识分子,其一生颠沛流离。《绿野仙踪》成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之前,手抄本 100 回有作者自序,刊本 80 回无自序。
二、内容与特色
1. 主要人物与情节:主要人物冷于冰在明代嘉靖年间出家修道,遇火龙真人得超凡道术,之后收徒传术除妖济贫。书中叙述了一系列修道与收徒的故事,如冷于冰与连城璧、金不换等的诸多经历。
2. 两个层次的呈现:
荒诞神怪层:此为作者设下的幌子,使批判控诉显得亦真亦幻,增强小说可读性,如书中各种神仙道术的描写。
真实揭露层:揭露“盛世”光环下的黑暗(官场黑暗)、批判虚伪道德背后的真实堕落(富家纨绔子弟庸俗奢靡)、主张贤明政治并赞扬传统美德。所涉人物穷尽百态,如势利管家、庸俗村儒、迂腐秀才、假情妓女等,刻画入木三分,如庞氏对金钱的狂热描写。
同时描绘了不少具有传统美德的普通人物,如朱文玮、金不换等,与自私利己观念形成鲜明对照。
三、文学成就
1. 人物描写精彩:对活跃于人间凡世的小人物描写尤为出色,如温如玉倾家荡产一段,被郑振铎先生称赞为“写得最好的一段”。
2. 用笔老辣大气:富有幽默感,人物对话口吻毕肖,能表现人物个性、身份和心理,尽显语言大家风范。
四、后世影响与评价
李百川的朋友陶家鹤叹赏此书为“说部中之极大山水也”,郑振铎先生将其与《红楼梦》、《儒林外史》并列为清中叶三大小说。1939 年的《绿野仙踪》影片虽为童话歌舞片,却仍被认为是最佳儿童影片之一,其主题歌《跨越彩虹》曾获奥斯卡最佳歌曲奖。
《绿野仙踪》从社会各个角度真实展现世情百态,虽有神仙方术等描写,但“真实生活的浮世绘”这一定位不可动摇,其价值在于对现实的描绘、揭露和对美好道德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