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相关内容整理
一、三国志吴书人物相关
全琮
全琮字子璜文言文答案
三国志吴书全琮字子璜翻译: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唐人。父亲全柔在汉灵帝时被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右丞,董卓之乱时弃官归乡,本州辟其为别驾从事,朝廷诏拜全柔为会稽东部都尉。孙策到吴后,全柔举兵先附,被表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时,以全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全柔曾派全琮运谷米数千斛到吴交易,全琮到后散用谷米空船而还,全柔大怒,全琮解释因士大夫有难,便以米赈赡未先启报。当时中州士人避乱至南方依全琮者数以百计,全琮倾家财济之,远近显名。后孙权任全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讨山越,全琮募得精兵万余人,出屯牛渚,迁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领关羽围攻樊城、襄阳,全琮上疏陈述攻关羽之计,孙权与吕蒙暗议袭击关羽未答复全琮。擒关羽后,孙权在公安置酒,对全琮说其有功劳,封全琮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国大举水军出兵洞口,吕范督将抗击,全琮常着铠甲持兵器观察防备,不久击败数千敌军,斩首将军尹卢,升绥南将军,晋封钱塘侯。黄武四年,全琮假节兼任九江太守。黄武七年,孙权到皖城,派全琮与陆逊进击曹休,在石亭打败曹休。丹杨、吴、会稽山民作乱,孙权置东安郡,让全琮兼任太守,全琮到任明定赏罚,招诱贼寇归降,得万余人。后孙权征召全琮回牛渚,撤东安郡。黄龙元年,全琮升为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娶公主为妻。嘉禾二年,全琮督率步、骑兵五万征伐六安,他认为乘人之危非国家大政,不应分兵追捕百姓,赤乌九年,全琮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全琮为人恭顺,善于应承别人脸色接受规劝,言辞不严厉冒犯。起初孙权准备出兵围攻珠崖和夷州,全琮认为远方异地有水土毒气,兵民杂处易生疾病,不宜出兵,孙权不采纳,出兵一年,兵卒病疫死十之八九,孙权后悔,全琮称群臣不劝谏是不忠。全琮被亲近重用后,家族子弟受宠显贵,全琮所受赏赐累计千金,仍谦虚待人,赤乌十二年去世,儿子全怿承继爵位。
三国志.吴书的翻译,开头是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人也:全琮,字子璜,吴郡钱塘县人。父亲全柔在汉灵帝时期被察举孝廉,补任尚书郎右丞,董卓播乱时弃官归家,州府征召为别驾从事,皇帝诏令就地授予会稽郡东部都尉。孙策进军吴地后,全柔率先带领部队归附,被表为丹杨都尉。孙权为车骑将军时,以全柔为长史,转任桂阳太守。全柔曾派全琮送米数千斛到吴郡做买卖,全琮到后将米全部散发用尽空船回家,全柔气恼,全琮叩头解释因士大夫有难便以米赈济未先禀报,全柔觉得他非同常人。其时中原士子避乱南来依全琮者数百,全琮倾家济之,声名远播。后孙权任全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讨山越,全琮募得精兵万余人,出军驻扎牛渚,渐升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将领关羽围攻樊城、襄阳,全琮上疏陈述攻关羽之计,孙权与吕蒙暗议袭击关羽未答复。擒关羽后,孙权在公安置酒对全琮说其有功劳,封全琮阳华亭侯。黄武元年,魏国出兵洞口,吕范督将抗击,全琮常着铠甲持兵器观察防备,不久击败敌军,斩首将军尹卢,升绥南将军,晋封钱塘侯。黄武四年,全琮假节兼任九江太守。黄武七年,孙权到皖城,派全琮与陆逊进击曹休,在石亭打败曹休。丹杨、吴、会稽山民作乱,孙权置东安郡,让全琮兼任太守,全琮到任明定赏罚,招诱贼寇归降,得万余人。后孙权征召全琮回牛渚,撤东安郡。黄龙元年,全琮升为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娶公主为妻。嘉禾二年,全琮督率步、骑兵五万征伐六安,他认为乘人之危非国家大政,不应分兵追捕百姓,赤乌九年,全琮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全琮为人恭顺,善于应承别人脸色接受规劝,言辞不严厉冒犯。起初孙权准备出兵围攻珠崖和夷州,全琮认为远方异地有水土毒气,兵民杂处易生疾病,不宜出兵,孙权不采纳,出兵一年,兵卒病疫死十之八九,孙权后悔,全琮称群臣不劝谏是不忠。全琮被亲近重用后,家族子弟受宠显贵,全琮所受赏赐累计千金,仍谦虚待人,赤乌十二年去世,儿子全怿承继爵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 1:B:通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得出该题答案为 B。
小题 2:B:经过仔细研读,此题答案为 B。
小题 3:D:综合考量文中内容,答案确定为 D。
小题 4:B:对相关内容进行判断,答案是 B。
(1)我认为交易并不是着急的事,可是士大夫处境困苦危急,所以趁便赈济,来不及禀报。采分点:“以”(认为)、“市”(交易)、“急”(着急)、“倒悬之患”(处境困苦危急)、“振赡”(赈济)各一分,句意 1 分。
(2)你先前陈奏征讨关羽的计策,我虽然没有答复你,今天的胜利,也还是你的功劳啊!采分点:“前”(先前)、“陈”(陈述)、“相”(偏指一方,这里指你)各 1 分,句意 1 分。
虞翻
《三国志·吴书·虞翻》文言文题答案: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太守王朗命其为功曹。孙策征会稽时,虞翻遭父丧,着丧服至府门,劝朗避策,朗未采纳,战败逃亡海上,虞翻追随护卫至东部候官,说降候官长后归会稽,孙策又命其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至其第。孙策好驰骋游猎,虞翻劝其注意自身形象,勿轻出微行,孙策称自己有时需像裨谌草创之计般出行。孙策讨山越时与虞翻山中相遇,虞翻劝其下马步行为安全起见,后又劝其乘马,自己能步随其后,行至大道遇鼓吏,孙策取角自鸣,部曲皆出,遂平定三郡。孙策讨黄祖时,特请虞翻前去劝降豫章太守华歆,虞翻以孙策智略超世等理由劝华歆投降,华歆次日出城迎策,豫章遂定。孙策平定豫章后回吴,赏功时对虞翻说欲让其为己之萧何,守会稽,后三日便遣虞翻还郡。
黄盖
《三国志吴书十》翻译及原文黄盖志公覆: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吴书称其为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枝叶分离后,其祖迁于零陵并安家。黄盖少孤,历经凶难,尝尽辛苦,但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之余间学书疏、讲兵事。起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黄盖跟随。孙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黄盖别部司马。孙坚薨,黄盖随策及权,披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黄盖为守长。石城县吏难检御,黄盖署两掾主诸曹,教以各自尽忠,起初两掾夙夜恭职,后渐容人事,黄盖察觉后悉请诸掾吏,赐酒食责问,两掾辞屈谢罪,黄盖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赤壁之役,黄盖为流矢所中,堕水被吴军人所得,不知其为黄盖,置厕床中,黄盖自强呼韩当,韩当认出后解衣易之而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黄盖领太守,以郡兵五百人破敌,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黄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黄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吴书还记载图画其形,四时祠祭。孙权践阼后,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是仪
三国志.吴书是仪字子羽的答案:是仪,字子心,北海营陵县人,原姓氏,起初在县里为属吏,后到郡中任官,郡相孔融嘲笑其“氏”字似“民”而无上,遂改姓“是”,后依附刘繇在江南避乱,刘繇失败后迁到会稽。孙权主持东吴大政后,征召是仪,见面后予以亲信任用,专司机密,拜官骑都尉。吕蒙企图偷袭关羽,是仪赞同并劝孙权采纳,随大军征讨关羽,拜忠义校尉,面陈孙权谢恩,孙权称其可做周舍。平定荆州后,东吴定都武昌,是仪为裨将军,后封都亭侯,任守侍中,孙权欲授其兵权,他推辞不受。黄武年间,是仪到皖城设计引诱曹休,曹休来后惨败,他因功迁偏将军,回朝负责尚书事务,对外总领评定官员成绩,兼任辞讼之事,还受命教各位公子书学。东吴向东迁都后,太子孙登镇守武昌,是仪辅佐太子,进封为都乡侯,后随太子回建业,又拜侍中、中执法,评定各官、负责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告刁嘉诽谤国家政策,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追查,与刁嘉同座者皆惧吕壹而附和,只有是仪称未听到,在诘问数日诏令严厉的情况下,是仪据实回答,孙权放了他,刁嘉也免遭处罚。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是仪出使蜀汉重申盟约,后拜尚书仆射。南王和鲁王初封,是仪以本职兼领鲁王王傅,他认为二王地位过高不妥,上疏建议降低二王地位以正等级秩序,他忠心耿耿,不治产业不受恩惠,居屋仅够自住,邻居盖大宅院被误认是他家,孙权了解后增加他的俸禄赏赐,他多次推辞不安。是仪常提建议不谈论他人短处,孙权责备他,他称臣下应尽忠职守,不敢干扰圣上视听,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无过错,吕壹未告发过他,孙权感叹若人人如他则不需法令,他病危留遗嘱用素棺俭葬,八十一岁去世。
陆凯
陆凯,吴郡吴人~~孙皓立~文言文答案: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陆逊族子。黄武年间任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仍手不释书,好《太玄》且论演应验。赤乌年间任儋耳太守,讨朱崖有功迁建武校尉。五凤二年在零陵讨山贼陈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转为武昌右部督,与诸将赴寿春后累迁荡魏、绥远将军。孙休即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孙皓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孙皓与晋平,使者丁忠回称弋阳可袭,陆凯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