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相关信息》
一、三十六计的出处与主人公
瞒天过海:朝代为隋代,主人公是陈后主,隋朝大将贺若弼。
围魏救赵:朝代为战国,主人公是孙膑,庞涓。
借刀杀人: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孙权,曹操,司马懿。
以逸待劳:朝代为战国,主人公是王翦,项燕。
趁火打劫:朝代为春秋,主人公是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声东击西:朝代为东汉,主人公是班超。
无中生有:朝代为唐,主人公是张巡,令狐朝。
暗度陈仓:朝代为西汉,主人公是韩信,刘邦,章邯。
隔岸观火: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曹操,郭嘉,公孙康,袁氏兄弟。
笑里藏刀: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吕蒙,陆逊,关羽。
李代桃僵:朝代为春秋,主人公是程婴,公孙许臼,赵氏孤儿。
顺手牵羊:朝代为唐,主人公是李诉,吴元济。
打草惊蛇:朝代为春秋,主人公是秦穆公,蹇叔,孟明视。
借尸还魂: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刘备,刘璋。
调虎离山:朝代为东汉,主人公是虞诩,羌人。
欲擒故纵: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诸葛亮,孟获。
抛砖引玉:朝代为春秋,主人公是莫傲,屈居瑕。
擒贼擒王:朝代为唐,主人公是张巡,尹子奇。
釜底抽薪: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曹操,淳于琼。
浑水摸鱼: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诸葛亮,周瑜,曹仁,赵云。
金蝉脱壳: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诸葛亮,司马懿。
关门捉贼:朝代为战国,主人公是赵括,白起。
远交近攻:朝代为秦,主人公是秦昭王,范睢。
假途伐虢:朝代为春秋,主人公是荀息,晋献公,虞公。
偷梁换柱:朝代为秦,主人公是李斯,胡亥,赵高。
指桑骂槐:朝代为春秋,主人公是司马禳苴,庄贾。
假痴不颠: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司马懿,曹爽。
上楼抽梯: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刘琦,诸葛亮。
树上开花:朝代为战国,主人公是乐毅,骑劫。
反客为主: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袁绍,韩馥。
美人计: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貂蝉,吕布,董卓。
空城计: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诸葛亮,司马懿。
反间计: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蒋干,周瑜,曹操,蔡瑁,张允。
苦肉计: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周瑜,黄盖。
连环计:朝代为三国,主人公是周瑜,庞统,黄盖,蒋干。
走为上计:朝代为春秋,主人公是楚将子玉,晋文公。
二、《三十六计》的原创与发现
在地摊发现古玉简册,此玉简册一共 66 片,单片长 24 厘米,宽 2 厘米,厚 0.5 厘米,平铺长达 132 厘米,总重量为 4.6 千克。玉简册阴刻小篆体文字,共计 919 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尾片属“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
这套《三十六计》玉简册是济宁市的郭克义先生 2003 年在济宁市一个古玩市场偶然发现并购藏的,发现时十分散乱,有的还断裂了,细看有字迹且年代久远,经仔细认读确定是《三十六计》。
北京、南京专家鉴定后,又找到中国古玉器研究会山东省中心和山东孙子研究会,召开专题研讨会,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吕济民鉴定认为其具有极大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应妥为保存;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汪遵国鉴定其为玉简罕见珍品;故宫博物院周南泉研究员鉴定其书法古雅,刻工极佳,内容真实可信,确属隋代玉书,有很高文物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三、《三十六计》的作者争议
大多数学者认为《三十六计》是在历代优秀兵法书籍基础上高度总结凝炼而成,开始认为作者是檀道济,但兵书上部分策略出自典故均在南北朝以后,而檀道济是南北朝时期军事家,所以作者身份争议颇大。
目前普遍认为《三十六计》如《红楼梦》一般,始于檀道济,檀道济祖籍高平金乡(今济宁金乡县卜集乡檀庄人),生于何年不详,死于 436 年,智勇兼备,屡建奇功。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版本系 1941 年由成都兴华印刷厂用土纸翻印,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1961 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报》撰文介绍后,出现各种翻印和传抄版本。但 20 世纪 40 年代之前史书着述中未记载,所以作者一直未确考定论。
四、三十六计简介
全书篇幅不大,每一计都是高度总结的几个字,共 36 计对应 36 个词语: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指桑骂槐、趁火打劫、擒贼擒王、关门捉贼、打草惊蛇、浑水摸鱼、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调虎离山、顺手牵羊、李代桃僵、无中生有、声东击西、树上开花、暗渡陈仓、假痴不癫、欲擒故纵、走为上、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连环计、美人计、借尸还魂、隔岸观火、围魏救赵、假道伐虢。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益于学习和背诵。
五、“三十六计”与军事家的关系
不是诸葛亮所著:《三十六计》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不是诸葛亮所著。
诸葛亮使用过的“三十六计”:
空城计: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沉着镇定,大开城门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有埋伏引兵退去。
隔岸观火:曹操把战船在长江上连锁,诸葛亮借东南风火烧战船,诸葛亮和刘备一起登上樊山观望火攻大战。
釜底抽薪:诸葛亮初到江东,点到张昭降曹主张的痛处,斥责薛综、陆绩贬低刘备抬高曹操,使其“满面羞惭”“语塞”。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等。
六、《三十六计》作者的另一种说法
《三十六计》不是孙膑写的,历史上两大兵法巨作《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是孙武所写,兵祖后代子孙孙膑写下《孙膑兵法》留传后世。孙膑,生卒年不详,字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菏泽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或山东聊城阳谷东北),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因庞涓诳其入魏被处以刖刑而黥之,后被齐国使节秘密送到齐国,成为齐将田忌的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