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重要篇章解读
一、桃园结义
张飞、关羽、刘备义薄云天,桃园初聚,乱世序幕由此拉开。
二、温酒斩华雄
关羽一战成名,豪情盖天。华雄虽勇,却敌不过关羽的勇猛,温酒未冷,人头已落。
三、三英战吕布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勇猛,三英联手,方能将其制服,尽显英雄本色。
四、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与刘备共论天下英雄,曹操言及孙策,刘备却沉默不语,实则心中认为孙策亦是英雄。
五、斩颜良,诛文丑
关羽单骑突入敌阵,马快人勇,颜良文丑不敌,败走,尽显关羽勇猛无敌。
六、官渡之战
袁绍犹豫不决,反受其乱,曹操以少胜多,扭转战局,奠定天下霸业。
七、千里走单骑
关羽单枪匹马,千里送信,勇猛无畏,其勇猛之名传遍天下。
八、单骑救主
赵云单枪匹马,救出阿斗,一生荣耀,尽显勇猛无敌,无惧生死。
九、怒喝长板桥
张飞一怒喝退曹军,声震长空,无人不畏,勇猛无畏,一怒成千古佳话。
十、三顾茅庐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终得其相助,诸葛亮初展非凡政治眼光,为刘备指点迷津。
十一、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儒,令孙权大怒,斩桌脚,引出赤壁之战。
十二、草船借箭
周瑜让诸葛亮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枝箭,诸葛亮只需三天,并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后,凌晨大雾弥漫,命用长索将二十只船连在一起,头西尾东一字摆开,向曹军寨前擂鼓呐喊。
曹操担心重雾迷江,不敢出战,只命弓弩手向江中乱射,箭如飞蝗。
过了一段时间,诸葛亮又令船队调转方向,靠近水寨受箭,日出雾散时,船上草把排满箭枝,共得箭十余万枝,鲁肃称其为“神人”。
十三、蒋干中计
周瑜英姿飒爽,蒋干因中计而狼狈不堪。
十四、借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成功借来东风,为赤壁之战首功。
十五、火烧赤壁
孙刘联军大胜曹操,刘备终于翻身,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
十六、义释曹操
曹操命途坎坷,此战被诸葛亮释放,其仁慈令人称道。
十七、三气周瑜
周瑜因嫉妒诸葛亮才智,三次设计陷害,皆被化解,最终旧疮复裂,病逝年仅三十六岁。
鲁肃接替周瑜职位,孙权放声大哭,按其遗嘱命鲁肃为都督。
十八、许褚裸衣斗马超
精彩纷呈,许褚裸衣迎战马超,二人勇猛对决,尽显英雄本色。
十九、割须弃袍
马超骁勇,终未能报父仇,此战尽显其英勇无畏却败北。
二十、张辽威震逍遥津
连啼哭的孩童都不敢哭出声来,张辽之威,令人心生敬畏。
二十一、水淹七军
曹操言关羽威震华夏,关羽勇猛无敌,水淹七军。
二十二、单刀赴会
物极必反,关羽单刀赴会,虽展现勇气,但最终失败。
二十三、刮骨疗毒
关羽刮骨疗毒,令人感叹,尽显其勇猛无畏。
二十四、败走麦城
关羽自以为是,骄兵必败,蜀国从此盛极而衰。
二十五、火烧连营七百里
刘备再现儒将风范,火烧连营,展现其军事谋略。
二十六、白帝托孤
诸葛亮临终托孤,刘备感怀不已,诸葛亮英名永存。
二十七、七擒孟获
诸葛亮以攻心为上,七擒孟获,尽显其智勇双全。
二十八、六出祁山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勇猛无畏,尽显风采。
二十九、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京剧名段,诸葛亮智勇双全,尽显风采。
三十、星落五丈原
秋风萧瑟,卧龙归天,诸葛亮英名永存。
三十一、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诸葛亮之智,令人感叹,尽显其智慧。
三十二、遗计斩魏延
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尽显其智勇双全。
三十三、二士争功
姜维最后的计谋,虽成功,却救不了蜀国,尽显诸葛亮之智。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它描写了公元 3 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对后世政治、军事谋略产生深远影响。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文学成就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东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